“建言‘十五五’,我为湖工献一策” 建言摘登(五)

时间:2025-08-03

【编者按】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“十五五”规划,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建设部署,扎实推进“双升”战略目标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根据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安排,7月8日,学校召开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首场线下意见征集会,14名退休干部、转岗在职干部和资深教授代表参加,大家积极建言献策,现梳理汇总如下,以飨读者。

彭**: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、办学规模和办学类型,以建成一流工程应用型大学为目标,科学规划发展路径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社会影响力。优化校园环境与文化,加强文化载体建设,在主校区新北通道之间设计若干主题文化长廊,融入校史、学科特色等元素,增强文化育人功能。新建校园建筑要与校园整体风格及文化底蕴相融合,构建和谐统一的校园空间,实现硬件升级与文化提升的协同推进,为师生创造更具归属感的育人环境。

陈**:“十五五”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,必须聚焦十年发展机遇期,以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动资源整合与短板补齐。以“升格湖南工程大学”为核心目标,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,凝聚共识,明确路径,确保战略方向清晰、实施步骤协同。要对标建设,量化指标,严格对照升大、升博标准,细化办学规模目标(如学科专业数量、师生比例、在校生规模等),形成可量化、可考核的指标体系。

陈**:“十五五”期间,学校应坚持"立足地方、面向全国"的办学定位,通过强化质量意识推动内涵式发展。实施教风学风联动建设机制,强化学籍管理改革,对未达到培养方案学分要求的学生实行延期毕业,保持适度淘汰率;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学风建设,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。

吴**:对“十五五”的总体目标要准确分解,各项规划的具体指标要可操作、可考核。在保障措施方面,除了加强组织领导、资源配置和监督评估,还要强调指标任务分解。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面,建立教师队伍动态数据库,精准测算年度新增与退休人数,科学规划到2030年的师资总量、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。

周**:紧密对接湖南省"4×4"现代化产业体系,聚焦智能制造和轻工纺织两大特色领域,深度融入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。强化应用型学科布局与产业需求匹配度,打造特色优势学科,推动纺织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创新,力争建成省内领先、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,构建协同发展体系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,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。

谢*:"十五五"期间,学校着力加强校友工作,成立教育发展基金。优化校友服务机制,加强对普通校友的关注,简化校友会的加入方式,并多渠道宣传各地分校友会的联系方式。强化情感纽带建设,建立校友电子卡系统,集成校园服务、活动报名等功能;打造"校友故事"专栏,邀请校友分享成长经历。加强宣传工作,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融媒体矩阵。

刘*:对"十四五"规划实施情况开展量化评估,建立"绝对数值+相对增长"的双重评价体系。系统分析未完成项目的制约因素,形成问题清单和改进方案;对已完成项目开展质量评估,重点考察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。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,要强调和落实党的领导,将党的领导贯穿规划全过程。根据“双升”目标,量化设置关键指标:硕士点数量、硕士生规模、本科专业数量、在校生规模等。明确优先发展学科清单,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规划新增专业和优化专业方案。

曾**:明确战略目标,通过横向对标同类院校、纵向分析发展轨迹,制定可量化可分解的指标体系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,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,不仅要数量,更要注重质量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,要进一步培养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,要爱校、爱岗、敬业。

肖*: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,完善激励机制,建立教学与科研分类评价机制,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。强化教学质量导向,优化教学优秀奖评选制度,突出示范引领作用。优化提升学科团队,明确各团队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,打造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;要结合各自的优势特色,积极推进与高水平大学合作,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。

黄**:在学科建设方面,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,建立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,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,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,实现实体化运作。改善升级教学条件,更新专业教学设备,通过学科建设、产教融合、条件改善系统推进,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

蒋**:确定“十五五”的中心目标,设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,教学科研实行分类分层评价指标体系,科研评价强调创新价值和社会贡献,教学评价突出育人成效和学生发展。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。

彭**:对接湖南省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。加大新进博士培养力度,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加入如省校联合基金等支持措施,同时加强考核管理。

刘**: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智能化转型,加大AI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,建设智能教学平台。实施学制弹性化改革,建立完全学分制管理体系,制定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实施细则,明确学分认定标准。

廖*:坚持业务应用导向、数据治理为基,全面规范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,有效推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服务数据共建共享。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,打造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,建议将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升级为数字化与智算技术中心,其职能从网信服务转变为管理运维模型算力底座,致力于全方位赋能教学、科研与治理。建设强有力的技术团队,数字底座要做到自主可控、快速响应。

(摘登由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处梳理,请大家踊跃建言献策)

Copyright© 2019.  版权所有湖南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处  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   邮编:4111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