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建言‘十五五’,我为湖工献一策” 建言摘登(三)

时间:2025-07-01

【编者按】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“十五五”规划,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建设部署,扎实推进“双升”战略目标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根据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安排,学校自6月4日起,通过校园网主页、官方微信公众号、办公自动化(OA)系统等渠道,面向全体在校师生、离退休人员、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,公开征集对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。活动启动以来,反响热烈,大家踊跃建言献策。现梳理部分意见建议,于6月16日起陆续发布,以飨读者。

潘**(教职工):“十四五”以来,高校的竞争已主要转变为内涵式、特色化竞争,“十五五”期间,全国高校将更关注特色内涵竞争,在发展目标上要着重抓好一批生均指标、师均指标,发展理念上要更加突出学生的获得感。紧密关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发展,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(如智慧供应链、现代金融、生产运维等)。

邓**(教职工):围绕学校“双升”战略目标,建议以文化凝练与传承为核心,系统推进九大战略举措:一是构建服务支撑产业的应用型学科文化;二是打造以本科生培养为主,大力发展和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,适量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文化;三是培育服务产业的师资团队文化;四是优化形成功能分明的校园空间文化;五是建设产教融合的科研文化;六是推进书院路校区提质改造与相关学院的学科专业文化内涵结合;七是塑造特色廉洁文化;八是加强组织变革,结合学校文化推动机构和人员调整;九是加强风气变革,让师生自觉地从内心和行动上统一认识,形成合力,推动学校事业发展。

彭**(教职工):优化校区布局,加快推进书院路校区的整体提质改造,可将书院路校区作为文科学院办学区域。优先确保科创大楼建成投用,全面核查并整合行政用房,收回闲置低效空间,通过内部腾挪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。

叶**(教职工):为提升师生日常用餐体验与幸福感,保障饮食安全健康,建议优化就餐环境,增加餐桌挂件(如书包挂钩、雨伞架等),方便放置随身物品;强化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,加大食堂各档口食材采购和卫生的监控力度,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。

匿名(教职工):引入跨学科课程,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学生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提升;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,特别是推广项目制学习和深化校企合作项目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解决问题与实践创新能力;聚焦前沿发展, 积极开设人工智能、数据分析、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选修课,紧跟时代需求。

匿名(教职工):建设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增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,建议构建“专业教师+学工教师”协同育人机制,通过绩效奖励激发内生动力、培训赋能提升指导效能、文化营造强化全员参与意识,形成就业育人合力,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服务发展能力。

匿名(教职工):锚定“双升”战略目标,以“135工程”为引领,聚焦特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。以“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人性化”为核心,构建覆盖教学、管理、服务的智慧化校园生态,完成智慧财务系统的建设,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,为师生提供更快速、便捷的校园服务,提高师生幸福感、荣誉感。

匿名(教职工):深入贯彻落实湖南“三高四新”战略,以学校“135工程”为引领,充分发挥工程应用型学科优势,紧密对接长株潭先进制造业升级需求,系统构建“湖工新工匠”非学历教育体系,打造涵盖技能培训、技术认证、学历衔接的终身教育平台,全面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。

匿名(教职工):成立校级“校园文体发展委员会”,实施文化浸润工程、体育强基工程,建立室内篮球场、师生健康大数据平台,有效促进师生文体融合发展,打造具有持久活力的校园生态。

匿名(学生):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技能培养向"复杂问题解决能力+创新能力+可持续发展潜力"的转变。加大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、学科交叉融合等融合的广度与深度;加强“数字化”的全面渗透,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教与学的方式、管理流程和质量评价体系;持续建设质量文化,形成追求卓越、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和制度保障。

(摘登由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处梳理,请大家踊跃建言献策)

(审核:邓永和 王尔奇)

Copyright© 2019.  版权所有湖南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处  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   邮编:411104